最新消息

學術為本 商院引領通往淨零排放的道路

「淨零排放」成為當今全世界最熱門的關鍵字,從學術視角看未來的機會與挑戰,商學院18日在第四屆企業永續論壇(2021 GCSF)舉辦學術論壇,跨校學者齊聚發表十篇論文,多面向探討氣候變遷、員工認同、綠色創新等議題,以學術研究善盡社會責任。

 

從事學術研究,援引實證成果推動企業永續的同時,商學院也持續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開辦「永續管理師」課程,分享最新國際趨勢和研究成果,協助企業和機構培訓永續人才。統計今年共吸引超過260人受訓,經過80小時課程和考試,18日由校長李承嘉與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共同授證,投入各行各業成為永續種子。

 

「你的關懷、決心會改變這個世界」,簡又新鼓勵所有結訓學員,推動永續是一條孤獨的路,但也是一條有意義的路,感謝臺北大學提供許多資源支持。李承嘉則期許所有結訓種子都能成為各自所屬場域的尖兵,並且持續學習,與機構共盡責任。

 

商學院長陳宥杉表示,當全世界各產業都積極尋找綠色轉型之道之際,臺北大學很榮幸能運用學術本業,召聚學界同行,從員工、供應鏈、消費者、企業等不同視角出發,關懷企業永續領域面臨的問題,從中提出正面政策意涵建議,引領企業通往淨零排放之路。

 

從公司內部推動企業永續,企管系碩士生李文婷、黃祥庭分別從心理意義和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探討公司永續作為對於員工的影響,發現當企業重視員工心理健康,領導人願意傾聽員工聲音,可以讓員工覺得工作更有意義;而要帶領員工從事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時,透過各方面增能帶領,更能提高員工參與意願,進而認同並增進幸福感。

 

而在公司自身發展之外,愈來愈多企業重視與供應鏈一起落實永續作為。金融系教授池祥麟與臺中科大師生合作分析氣候變遷與供應鏈網絡的影響,發現關注氣候變遷和升溫議題與股票回報呈現正相關,對於高污染企業來說,碳排放則與股價呈現負相關。至於要更進一步推動整體產業永續發展,大廠可以採取更積極要求帶動供應鏈前進,像是目前蘋果的作為就很值得效法。

 

外推到消費者行為和態度方面,臺科大資管所博士生洪悅容分享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在臺北大學校內店設置負碳商品專區的實驗成果,比較專區設置後兩個月的銷售情形和前一年同期相比,無論銷售業績或消費者的支持度都明顯成長,顯示借用行為科學和推力,設計合宜的模式,可以引導消費者認同個人社會責任並以實際行動響應,進而促進廠商更重視碳中和等議題。

 

此外,當企業投入社會責任後,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態度也會轉趨正面,企管系副教授黃文曄就看見,企業社會責任應當是企業經營的基本責任,且與消費者的利益息息相關,當企業確實履行倫理和法律責任時,可以減少許多爭議,進一步投入企業社會責任作為,更能預期帶來更多好感。

 

「永續科技與創新是公司發展的最重要關鍵」,連續贊助商院舉辦論壇,傑出校友、千如電機董事長徐明恩親自與會,並分享自身經營事業經驗。他提到,效法瑞士的經濟成長經驗,自己公司今年設立科技創新委員會,堅持追求創新,才是創造永續發展商業的基礎。同時鼓勵其他企業,即使在COVID-19疫情之下,臺灣仍舊保持高經濟成長,只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定可以創造光榮。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1-11-19 19:48:05